屈贤明:机器人制造商、产业园盲目追求产业链完整的做法是一个误区

面对正快速发展的中国机器人行业,专家提醒, 要吸取芯片发展滞后、受制于人的教训,力争在2020年基本解决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的瓶颈。  5月10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在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指出,目前广东、沈阳等地几十家机器人生产企业或机器人产业园,都将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作为重点进行研发和产业化,追求企业或产业园的产业链完整性,把产业链做大做强。“但这样重复建设的后果很严重。”屈贤明表示。

 

 屈贤明:机器人制造商、产业园盲目追求产业链完整的做法是一个误区_人工智能_AI+  


“机器人制造商和产业园盲目追求产业链完整的做法是一个误区,”屈贤明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还是应该交给‘专、精、特’的专业厂家大批量生产,才能保证质量和低成本,从而避免市场恶性竞争。”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用高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机器人用高精密谐波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器、高精度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传感器以及末端执行器。


“重复建设情况令人担忧。国外的发展经验是机器人制造商不自制减速器,减速器制造商不生产机器人。”屈贤明表示,“两个都生产的一般都不成功。”


屈贤明举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此前急需高压泵、马达、多路阀、油缸。曾有六家企业各投入约20亿元,以图占领这一大市场。遗憾的是,五家主机厂商都没有实现大批量生产,原因是竞争对手不买,其中一家企业还因此破产了,只剩下专业的液压件制造厂——常州恒立油缸取得成功。


“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应培养2-3家专业企业,实现大批量生产,为机器人整机厂提供配套,避免重复建设。”屈贤明说。


近五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36%。2016年,机器人销量为8.9万台,2017年销量则超过11万台。预计到2020年,销量将达到20万台。


在核心零部件上,尽管中国南通振康、绿的谐波和陕西秦川等企业都实现了自主研发,但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所差距,大部分市场被日本、德国企业占领。


屈贤明:机器人制造商、产业园盲目追求产业链完整的做法是一个误区_人工智能_AI+


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提出,到2020年,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具有满足国内市场50%的供给能力。


屈贤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16年,中国将“柔性复合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列为当年17个重大标志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到2017年末,围绕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的研发和产业化安排了一批项目,这些项目将于2019年末陆续完成,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将基本实现自主化。


84
8
0
31

相关资讯

  1. 1、TOGAF认证考试需要注意事项有哪些?1759
  2. 2、德国经济大臣:特斯拉将在柏林Giga工厂制造全新电池1420
  3. 3、Linux受欢迎的7个理由1700
  4. 4、被黑客攻击的印度视频服务提供商ZEE53766
  5. 5、什么是真正的区块链互操作性?4532
  6. 6、华为FreeBuds3登录印度市场为抢占AirPods市场份额?435
  7. 7、2021款奥迪Q5Sportback海外发布将于明年国内上市3487
  8. 8、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如何渗透媒体行业的?3056
  9. 9、降低云计算成本的方法有哪些?学会这5种方法即可节省成本1967
  10. 10、石头科技发布年度旗舰新品石头扫地机器人T7全面升级4994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