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子识别传感器系统诞生

据麦姆斯咨询介绍,红外光谱学是检测和分析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基准方法。但是它需要复杂的操作过程和大型、昂贵的仪器设备,因此设备的微型化充满挑战,阻碍了红外光谱技术的一些工业和医疗应用,以及户外现场的数据收集,例如污染物浓度的测量等。此外,其相对较低的灵敏度要求较大的样本量,因而也从根本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新型分子识别传感器系统诞生_爱车智能_新能源


为此,EPFL(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工程学院(瑞士洛桑)和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款紧凑型、高灵敏度纳米光子传感器系统,无需使用传统的光谱学技术便能识别分子的特征吸收。他们已经将该系统用于聚合物、农药和有机化合物的探测。更为重要的是,这项技术还与CMOS技术兼容。


    将分子的特征吸收转译为“条形码”  


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有其特定的方向和振动模式,这影响了分子对光的吸收,使每个分子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指纹吸收”。红外光谱学通过检测样本是否吸收分子的指纹特征频率,来探测样本中是否含有给定分子。然而,这种分析需要尺寸庞大、价格昂贵的实验室仪器。


EPFL科学家开发的系统包含一种工程化的表面,覆盖有数百个被称为Metapixels(超像素)的微型传感器系统,可以为表面接触的每个分子生成不同的“条形码”。这些条形码可以使用先进的模式识别和分类技术(如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进行大规模分析和分类。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今年6月出版的Science杂志。


EPFL开发的这款开创性传感器系统不仅灵敏度高,且能够实现微型化;它采用了能够在纳米尺度捕捉光的纳米结构,因而对系统表面上的样品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我们想要探测的分子是纳米级的,因此桥接这一尺寸鸿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EPFL生物纳米光子系统实验室负责人及本研究联合作者Hatice Altug说。


该系统表面的纳米结构被分为数百个超像素组,每个超像素都以不同的频率共振。当一个分子与系统表面接触时,该分子对光的特征吸收,会改变它接触的所有超像素的振动。


“非常重要的是,这些超像素的排列方式,可使不同的振动频率映射于系统表面的不同区域,”本研究联合作者Andreas Tittl介绍说。这便获得了一种像素化的光吸收图,可以转译为分子条形码。整个过程都不需要使用光谱分析仪。


这款新系统的潜在应用很广。“例如,它可以用于制造便携式医疗测试设备,为血液样本中的每种生物标记物都创建条形码,”本研究联合作者Dragomir Neshev说。


这项技术还可以和人工智能结合,为从蛋白质和DNA到农药和聚合物的各种化合物,创建并处理分子条形码库,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种新的工具,快速、精确地从复杂样本中发现微量的化合物。


51
42
0
23

相关资讯

  1. 1、怎么卸载IE9.0?2987
  2. 2、Win8提示“LOL网络连接失败,请检查网络”如何解决?536
  3. 3、怎么查看QQ授权应用解绑QQ授权应用的教程3949
  4. 4、光大银行怎么设置手势密码?光大银行设置手势密码的方法2376
  5. 5、快捷键和全局快捷键有什么区别?网易云音乐全局快捷键介绍1457
  6. 6、Win10家庭版没有本地用户和组该怎么解决?381
  7. 7、wps怎么把文档生成链接分享?wps把文档生成链接分享的方法1025
  8. 8、电脑显示:配置windows更新失败,正在还原更改,请勿关闭计算机怎么办1748
  9. 9、Windows1122000.100更新完闪屏怎么解决?260
  10. 10、MacOS的Fn键有什么用?MacOS中Fn键的使用方法3374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