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打开了智能制造行业的新想象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商行业,自媒体等的兴起,快递物流的发展等,外卖、快递、网约车等行业用工量剧增。送快递、送餐时间自由、活动自由,也相对更有保障,年轻一代自然不再愿意前往工厂去干苦工,导致整个制造业用工荒的问题加剧。在疫情下,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考”,同时“用工荒”的出现也打开了智能制造行业的新想象。

虽然这些年来,中国制造的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低端产业依然大量存在。尽管工资相比过去有所提高,但这些低端产业依然技术附加值有限,尽管用工量大,但工资依然缺乏竞争力,最终难以吸引劳工。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劳动力市场成本日渐攀升的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广泛使用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将是必然选择。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规模还将持续上升。

用人困境催生了“机器换人”热潮,这里用人困境指的是两方面,一是用人成本的提升,二是劳动力资源的短缺。

对于许多行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来说,用人成本的持续提升以及招工难的困境是显著的压力,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造成了较大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率先引入自动化设备以代替人工,并逐步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规模。至此,“机器换人”热潮开始兴起。

2020年初的特殊危机目前仍然在持续,受此影响,企业在正常办公、生产,复工复产和用人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限制,全球供应链也遭遇巨大风险。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越高,受到的影响显然就会更小。

因此,不少企业吸取教训,从这次特殊危机的背景出发,并考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开始加大引入  工业机器人 ,实施全面升级措施。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和市场增长很大程度正是得益于此。业内专家预计,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积极发展势头将得到延续,到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届时或将达到70亿美元。

202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

●二是以智能交通、智慧能源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

●三是重大科技和产业技术等创新基础设施。

智能制造也好,新基建也罢,其中一个核心目标,便是推动中国的工业产业升级,毕竟,工业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应用了AI、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制造,才是中国低端制造业的出路。而技术发展至今,技术本身往往并非瓶颈,应用才是。在智能制造领域,包括海尔、三一重工、富士康、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英特尔在内的制造企业、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都布局深入,建立起了众多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者推出了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比如,海尔的COSMOPlat、三一重工孵化出来的树根互联、华为的FusionPlant、阿里云的飞龙和飞象等等。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新基建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业将转型为  智能制造 、智慧工厂,绝大部分生产将由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控制,大量流程化、机械化的工作环节和岗位也将被机器所替代。这一方面,将提高生产制造效率,另外一方面也对制造业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尽管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才能实现,却为中国制造业趟出了一条路。当智慧工厂真正成为普遍的存在时,“用工荒”恐怕也将不再是热点新闻了。

“用工荒”打开了智能制造行业的新想象_设计制作_存储技术
0
91
0
10

相关资讯

  1. 1、万亿蓝海之下,工业互联网走向成熟应如何做?4407
  2. 2、平安城市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架构和应用分析4912
  3. 3、打破垄断,工业机器人有了国产“关节”4473
  4. 4、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四步不可少2305
  5. 5、汽车EMC测试中辐射发射超标的解决办法526
  6. 6、电动机额定功率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539
  7. 7、火车站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及应用设计1587
  8. 8、照明物联网中传感器的重要作用是什么2390
  9. 9、豪威获准继续供货图像传感器母公司股价周五涨7.4%1694
  10. 10、5G商用步伐加快,智能硬件迎来飞速发展4504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