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纳米嵌入式阻变存储器可靠性优化

近日,2018国际电子器件大会(IEDM)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刘明团队展示了28纳米嵌入式阻变存储器可靠性优化以及基于HfZrO铁电FinFET器件的最新研究成果。


对于新型存储器RRAM,初始电形成过程会增加电路设计复杂度,带来可靠性问题,一直是工业界和科研界研究的热点。刘明团队在RRAM方向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针对28纳米的1Mb RRAM测试芯片(IEDM 2017 2.4.1),提出了高温forming的编程方法,可以将平均forming电压从2.5V以上降为1.7V。由于高温forming过程中细丝内残留的氧离子大幅减少,编程之后由于氧离子和氧空位复合造成的电阻弛豫效应得到消除,器件的保持特性得到了40以上的大幅提升。

28纳米嵌入式阻变存储器可靠性优化_智慧城市_智慧交通

图1.28纳米RRAM测试芯片中采用高温forming的测试方法,将器件的forming电压降低至1.7V以下,显著提升了存储阵列的良率与可靠性。

28纳米嵌入式阻变存储器可靠性优化_智慧城市_智慧交通

图2.基于HfZrO2铁电材料的Finfet结构1T DRAM,实现了1012以上20ns量级的快速擦写,以及85度下104秒的长时间保持,为在CPU中嵌入百兆级别的大缓存提供了新途径。


针对先进工艺节点的嵌入式存储器缺失问题,刘明团队与研究员殷华湘合作提出了基于HZO铁电FinFET的混合存储器件。该器件在电荷俘获模式下,表现出高耐久性(>1012)、高操作速度(<20ns)、良好的数据保持特性(104 85oC),与DRAM的性能相近,为在SOC芯片及CPU芯片中集成嵌入式DRAM提供了可能。当器件工作在电筹翻转模式下的时候,器件表现出非常好的数据保持特性(>10年)以及对读取信号串扰的免疫能力,使该器件同时具有优越的不挥发存储特性。


基于上述成果的2篇研究论文入选2018国际电子器件大会。第一作者许晓欣、罗庆分别在大会上作了口头报告。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均为研究员吕杭炳和刘明。

88
18
0
45

相关资讯

  1. 1、浅谈线上运营推广的五个步骤3484
  2. 2、双十一十年,中国商业进化史3817
  3. 3、人工智能风靡全球,技术服务商成幕后英雄4582
  4. 4、微信的根基“熟人关系链”可以被攻破!856
  5. 5、在线旅游20年,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下)4697
  6. 6、2015年值得关注的10大初创公司4137
  7. 7、零售企业:中台足够强大,前台才足够灵活1704
  8. 8、了解一个公司文化,3个关键点:聘用谁、提拔谁和开除谁883
  9. 9、自拍鄙视链下的社交网络生存3009
  10. 10、关于美国SaaS市场的观察和思考4413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