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魏大程课题组在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大程课题组在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据介绍,羟基自由基(•OH)是一种生物体内存在的超高活性自由基,能够破坏诸如细胞与组织内的脂质、蛋白质、DNA等生物分子,与许多疾病及衰老现象密切相关。电子自旋共振、荧光、色谱、电化学等传统检测方法需要标记,设备成本高,在选择性、检测限、定量以及便利度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相比之下,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不需要标记,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微型便携、实时检测等诸多优势,是一种潜力巨大的传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检测金属离子、DNA、蛋白质、有机小分子等。然而,•OH自由基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寿命很短,只有10−6秒量级,很容易转变成其他物质。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OH自由基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的报道。


复旦大学魏大程课题组在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_软件科技_游戏攻略


针对这一问题,魏大程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内剪切反应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在传感器中,石墨烯作为导电沟道,并在石墨烯表面修饰金纳米颗粒,以Au-S键在金纳米颗粒表面固定原卟啉分子。当加入带电金属离子,金属离子会和原卟啉分子发生络合反应,从而对石墨烯产生电掺杂。在检测过程中,•OH自由基与Au-S键发生氧化剪切反应,从石墨烯表面释放带电金属离子,发生石墨烯的去掺杂,引起石墨烯沟道的电流变化,从而间接实现对•OH自由基的检测。采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修饰的FET传感器进行检测,就能够半定量地测量•OH的浓度。该传感器对•OH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最低检测浓度达到10−9 M。


据悉,这是首例•OH自由基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同时,魏大程团队还原位测量了器件表面培养的Hela细胞在LPS刺激下释放的•OH自由基,展现出这种技术在生物传感及相关领域巨大的实用价值。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大程团队长期致力于开发场效应晶体管电学材料,包括共轭有机分子、大分子、低维纳米材料,研究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设计原理以及在光电、化学传感、生物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56
199
0
83

相关资讯

  1. 1、高度还原小说剧情《莽荒纪之无尽疆域》英雄纪详解1293
  2. 2、《亿次元战纪》原画首爆最炫日漫风4343
  3. 3、光武来袭!《仙灵世界》公测完美复盘1484
  4. 4、假面万圣节《驯龙战记》百变时装新上线4982
  5. 5、盘点游奇《卧龙吟》强力武将在历史上有何功绩2586
  6. 6、青年,小心!《放开那三国》告诉你什么才是“真青年2291
  7. 7、有你在每天都是情人节《莽荒纪3D》道侣同行来修仙1120
  8. 8、零距离直击《天天炫舞》浪漫舞会现场1473
  9. 9、重读乱世三国游奇《卧龙吟》铸造新三国奇迹564
  10. 10、逆转一击《钢之心觉醒》谈谈那些你必带的英雄3875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