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布线时,这些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走线宽度变化对信号的影响

在进行PCB布线时,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走线通过某一区域时,由于该区域布线空间有限,不得不使用更细的线条,通过这一区域后,线条再恢复原来的宽度。走线宽度变化会引起阻抗变化,因此发生反射,对信号产生影响。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忽略这一影响,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它的影响?

有三个因素和这一影响有关:阻抗变化的大小、信号上升时间、窄线条上信号的时延。

首先讨论阻抗变化的大小。很多电路的设计要求反射噪声小于电压摆幅的5%(这和信号上的噪声预算有关),根据反射系数公式:

ρ=(Z2-Z1)/(Z2+Z1) =△Z /(△Z+2Z1)≤5%

可以计算出阻抗大致的变化率要求为:△Z/Z1≤10%

你可能知道,电路板上阻抗的典型指标为+/-10%,根本原因就在这。

如果阻抗变化只发生一次,例如线宽从8mil变到6mil后,一直保持6mil宽度这种情况,要达到突变处信号反射噪声不超过电压摆幅的5%这一噪声预算要求,阻抗变化必须小于10%.这有时很难做到,以FR4板材上微带线的情况为例,我们计算一下。如果线宽8mil,线条和参考平面之间的厚度为4mil,特性阻抗为46.5欧姆。线宽变化到6mil后特性阻抗变成54.2欧姆,阻抗变化率达到了20%.反射信号的幅度必然超标。至于对信号造成多大影响,还和信号上升时间和驱动端到反射点处信号的时延有关。但至少这是一个潜在的问题点。幸运的是这时可以通过阻抗匹配端接解决问题。

 PCB布线时,这些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走线宽度变化对信号的影响_设计制作_可编程逻辑

如果阻抗变化发生两次,例如线宽从8mil变到6mil后,拉出2cm后又变回8mil.那么在2cm长6mil宽线条的两个端点处都会发生反射,一次是阻抗变大,发生正反射,接着阻抗变小,发生负反射。如果两次反射间隔时间足够短,两次反射就有可能相互抵消,从而减小影响。假设传输信号为1V,第一次正反射有0.2V被反射,1.2V继续向前传输,第二次反射有-0.2*1.2 = 0.24v被反射回。再假设6mil线长度极短,两次反射几乎同时发生,那么总的反射电压只有0.04V,小于5%这一噪声预算要求。因此,这种反射是否影响信号,有多大影响,和阻抗变化处的时延以及信号上升时间有关。研究及实验表明,只要阻抗变化处的时延小于信号上升时间的20%,反射信号就不会造成问题。如果信号上升时间为1ns,那么阻抗变化处的时延小于0.2ns对应1.2英寸,反射就不会产生问题。也就是说,对于本例情况,6mil宽走线的长度只要小于3cm就不会有问题。

当PCB走线线宽发生变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分析,是否造成影响。需要关注的参数由三个:阻抗变化有多大、信号上升时间是多少、线宽变化的颈状部分有多长。根据上面的方法大致估算一下,适当留出一定的余量。如果可能的话,尽量让减小颈状部分长度。

需要指出的是,实际的PCB加工中,参数不可能像理论中那样精确,理论能对我们的设计提供指导,但不能照搬照抄,不能教条,毕竟这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估算出的值要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修订,再应用到设计中。

80
140
0
85

相关资讯

  1. 1、爱立信与LG续签全球性专利授权协议2684
  2. 2、继LCD电视面板价格暴跌后2020年或将成显示屏主战场3400
  3. 3、隆达,东贝等台厂MiniLED出货情况如何了?2348
  4. 4、5G/MMWaveIC设计技术699
  5. 5、阿里云英国大区即将开服引关注,与亚马逊、微软竞争加剧641
  6. 6、背光源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是怎样的?3523
  7. 7、大朋VR将发布新高端VR头盔设备E34K,打造真4K影音游戏体验4194
  8. 8、敬之网络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将大数据与AI技术引入保险领域1190
  9. 9、区块链为5G时代工业互联网“插上翅膀”!1789
  10. 10、​2017十大路由器品牌排行榜新鲜出炉255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