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机器人和AI不会对带来“就业破坏”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0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0》。绿皮书在预测“十四五”时期中国就业形势时指出,     机器人   和人工智能(AI)是“自动化”的新阶段,更强调人机协作的关系,并非完全“机器换人”,不会对制造业带来“就业破坏”。

当天发布的绿皮书针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就业形势变化提出十个方面的预判:一是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持续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成为主要矛盾;二是劳动力市场供需保持基本平衡,劳动力供给相对短缺持续存在;三是人口素质水平全面提升,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条件增强;四是劳动生产率出现行业分化,配置效率来源从三大部门之间转向产业内部升级;五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全面影响劳动力市场,岗位结构和技能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六是非标准就业成为普遍现象,用工方式和劳资关系出现重大变革;七是就业“服务化”倾向继续加深,就业创造与生产率提升出现两难矛盾;八是劳动力市场区域不平衡加剧,局部地区出现就业需求不足;九是人口流动格局进入新阶段,就业“本地化”与分化现象并存;十是就业韧性将面临持久考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就业风险。

针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绿皮书指出,机器人对于普通工作岗位存在替代效应,但并不会带来突出的“就业破坏”效应。绿皮书课题组研究估算显示,新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替代率为19.6%,但同时增加了认知和技能水平较高及“人机协作”操作和管理服务的工作岗位需求,由于劳动力成本与新技术采纳成本的权衡以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新技术使中国劳动就业岗位流失的规模最终取决于人工智能引导传统产业彻底变革的速度和程度。

绿皮书就此认为,机器人和AI是“自动化”的新阶段,更强调人机协作的关系,并非完全“机器换人”,新技术使操作技能更易掌握,低技能工人不会被直接淘汰,主要在企业内部完成岗位转换,不会对制造业带来“就业破坏”。机器人、AI的使用会增加中国制造业全部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收益,人力资本水平高、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和职业获得工资溢价更高,新技术采纳带来的技术溢价增加了不同技能和职业之间工资差距扩大的趋势。


“十四五”时期,机器人和AI不会对带来“就业破坏”_设计制作_MEMS/传感技术
70
135
0
47

相关资讯

  1. 1、电脑定时重启怎么设置?金舟电脑定时关机软件来帮你!91
  2. 2、Win7重装系统后文件怎么恢复?646
  3. 3、Win10进入程序后频闪怎么解决?3106
  4. 4、如何使用万能变声器调整声音万能变声器调声音的方法4124
  5. 5、网易云音乐怎么查看好友歌单?3341
  6. 6、如何查看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查看方法1297
  7. 7、快手怎么隐藏作品?快手将作品设为私密的方法4404
  8. 8、Word怎么删除重复的字?Word删除重复的字的方法2084
  9. 9、浏览体验更畅快!新版edge浏览器打开平滑滚动功能的方法4035
  10. 10、Win10分辨率显示不正常的原因及解决方法999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