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携程APP上买机票后遭诈骗12万,携程公司赔偿5万元

申女士通过携程手机APP帮同事订机票后却收到航班取消的诈骗短信。在按对方提示操作退款的过程中,申女士被骗子共计骗走了近12万元。前天,朝阳法院认定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携程公司)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未尽到个人信息的保管及防止泄露义务,判决携程公司赔偿申女士经济损失5万元并向其赔礼道歉。


申女士在公司负责行政工作。去年8月9日凌晨,申女士通过携程手机APP软件帮同事下单预订了8月10日北京飞嘉峪关经西安转机的机票。

用户携程APP上买机票后遭诈骗12万,携程公司赔偿5万元_爱车智能_试驾评测

当天上午10点15分,她收到一条署名“东方航空(4.750,-0.03,-0.63%)”的手机短信,告知其因飞机起落架故障西安到嘉峪关的航班取消,让她联系客服办理改签或退票。申女士信以为真,后在骗子的诱导下开通了支付宝“亲密付”功能和银行卡的网银功能,先后被转走近12万元。


事后,申女士将携程和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一并诉至法院,要求两公司连带赔偿经济损失并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前天,朝阳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显示,本案中,申女士通过携程公司手机APP平台订购机票,因订购机票行为而产生的出行人姓名、航班日期、起落地点、航班号、航空公司信息、订票预留手机号信息被整体泄露,诈骗分子根据泄露的信息内容发送诈骗短信,引导申女士使用支付宝亲密付功能消费及工商银行(5.290,0.01,0.19%)网上银行转账,最终导致申女士银行卡内个人财产受损。


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携程公司对其内部员工授权进行访问涉案订单的人员范围、访问敏感信息的授权记录、监控情况、操作记录、内外部传输审批情况等均未提交证据举证。法院审理中还发现,在大量机票退改签短信诈骗案被媒体报道后,携程公司对于订单信息的保护反而从2014年的二级加密保护降低为2018年的一级不加密传输。在应用界面及短信确认内容中也没有充分明显地告知消费者对于航班信息诈骗的注意。


法院审理认为,携程公司在信息安全管理的落实方面存在漏洞,未尽个人信息保管及防止泄露义务,具有过错,应承担侵权责任。


至于支付宝,法院审理认为支付宝软件不存在漏洞,在亲密付开通的过程中已经尽到了充分的告知义务。因此,法院没有支持申女士关于支付宝的诉请。

99
86
0
98

相关资讯

  1. 1、敏捷开发中,如何做好Sprint规划?2109
  2. 2、关于知识付费,我是这么看的3161
  3. 3、【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8期:评分/评论系统的那些小细节节节1576
  4. 4、在线少儿英语的三大趋向:普及化、低龄化、智能化2191
  5. 5、微信7.0版更新不完全解读:两个重点以及一个玄学1068
  6. 6、乘医疗O2O之风,谁能真正成“看病难”的救赎主4854
  7. 7、春节后换工作,这里有5条提醒454
  8. 8、「互动」将是短视频的新大陆!3358
  9. 9、头条签大V,恶魔奶爸怼知乎,是内容入口的话语权之争1298
  10. 10、有一种交互设计验证方法叫设计走查3990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