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公司离职创业者的建议:转换心态和工作方法

给大公司离职创业者的建议:转换心态和工作方法_便捷生活_职场攻略

 从大公司离职开始一段创业,首先要考虑一个终极问题。这个问题指的是对创业项目在战略层面的深度思考。

大公司高管背景的创业者由于之前在成熟公司中的工作经历,在战略视野上一般较为开阔 (比如腾讯战略部,有着几十人的专职团队负责新机会的扫描分析,为管理层做战略及运营层面的梳理和规划,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顶尖的咨询公司,拥有闪闪发亮 的 MBA 学历),会有更加系统化的思考,但值得警惕的是静态的战略思考只是对现有问题的分析,解决的是 1 到 10 阶段的问题。

而创业选择的是一条从 0 到 1 的路,因此动态的战略思考就显得尤为珍贵,不仅要做到“手低”,愿意从微小的机会切入,同时还要保持”眼高”,始终思考未来 10 年公司要做到什么样子,能否成为 30 亿或 50 亿美金的公司。我自己认为搜狗的三级火箭战略是非常值得思考和借鉴的一个案例。

谈到初心,相对于大部分草根创业者,大公司的中高层背景创业者一般在财富上都更自由一些,因此对财富的饥渴度相对较低,创业的时点更多是个人发展在 大公司内出现瓶颈的时候,希望通过创业实现事业第二春,而创业作为少数派的行为,需要强大的野心(也有朋友叫企图心)做支撑,这决定了其能否成为行业的领 头羊还是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公司。

我们喜欢野心勃勃的创业者,要么不干,要么就干大的,而且要足够大。

下面是一些关于工作方法的建议。

大公司的做法是前期小股侦察兵 + 后期海陆空立体作战,前期派出小团队经过行业及产品调研分头尝试,一旦模式得到验证,后面会动用公司的各种资源及团队进行投入,所以一旦被大公司看上的领 域,都是遍地焦土,比如近两年的打车软件以及应用分发领域;而创业公司的路径却极为不同,由于资源的限制,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做到战略上的不争,选择大公 司暂时看不到的 / 看不上的领域切入,快速迭代试错,形成差异化的优势和能力。

我们老大刘芹经常在内部分享的一个观点,创业和投资一样,最重要的做到天时地利人和,而风口的选择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守株待兔,深度思考后预先布 局,另一种是主动造势,自己创造风口。对于大公司而言,后者无疑更加合适,而创业公司更多时候是在预判和等待,是在借势,因此足够深度的思考以及持久的生 存能力,是决定创业公司能否飞起来的关键。

大公司内由于人力及考评体系比较健全,很多员工会频繁的变换部门及项目,对团队老板的忠诚度相对较低,更多的是短期激励的刺激,比如哪里的领导比较 nice,年终奖比较高等因素起的作用非常大,而创业公司需要保持核心团队的高度稳定,因此团队对于管理层的认同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包括了对于创业目 标的认同,也包括对于团队的认同,简单的说团队成员是否愿意降薪加入,是评价认可度的很好的指标。

21
106
0
18

相关资讯

  1. 1、人们谈论的「模型」究竟是什么?370
  2. 2、二次崛起后的微博,再次迎来“局部战争”4210
  3. 3、火一把就死的现象级产品:疯狂猜图与百度魔图2200
  4. 4、当校园环境和求职环境都在变化,运营人如何持续成长?904
  5. 5、从3DTouch说起,技术如何引领手机发展潮流613
  6. 6、2018外卖平台除了增加品类维持订单,还可以做得更多…4261
  7. 7、支付宝上线「晚点付」,看看那些年蚂蚁的获客玩法合集3766
  8. 8、用户激活:拆解瑞幸咖啡新用户激活流程4703
  9. 9、如何为产品打造高价值的社群?1845
  10. 10、新浪微博又火了?我却更加为微博惋惜167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