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费用当然可以选做一些付费的模式,但做之前先打听好人家内部的组织关系和业务配合状况,有些是广告部门强势的,得小心,一旦让人家知道你可以付钱,免费的量就拜拜了。
由于方案商、终端厂商有能力预装在系统分区不可卸载,虽然各家出货比不上中华酷联,但加在一起的量级也很可观,即使这样,得有心理素质承受三个“慢”:
总结一句方案商、终端厂商渠道法则:年底年前,陪吃、陪喝、陪玩,一切为了年后。如果没有这份耐心,趁早别做。
刷机厂商一般不做运营商机型,因为运营商机型的猫腻太多,经常有用返厂方式套现补贴,返厂会重置系统,那些刷上去的应用就白搞了,少有人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广告联盟是最让我们头疼的地方,由于茄子推广起步晚,广告联盟必不可少,行业内都知道广告联盟水很深,好点的上墙、做静默,没底线的直接虚拟刷激活,你想要活跃留存都能做。
二、有应用的地方就有量
能搞的都搞了,关系用尽、招数用尽、有限的资源用尽,然后再多压榨50%,一个刚刚推出的工具类App,即使产品不错、竞品较少,算起来第一年能达到3、4千万用户(不算联想自己的预装)并没有先例。1亿…如果没有新路突破,直接洗洗睡了。
6. 说说实现另一半5000万新增用户的大招
SDK——茄子快传作为工具产品,大可将功能输出给系统级和内容型的应用,进场传输工具,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才能使用,功能模块的输出,能够放大两个用户碰在一起的概率,并且,与内容型产品合作,自然是提用户创造了传输的需求和内容,茄子快传也就从纯工具产品,走上了传输平台的路。
从各家应用产品经理入手,重点强调近场传输功能的用户需求和对其自身产品的影响,以奇艺视频为例:用户有强视频离线缓存的需求,但是网络受限,并且好友之间看什么视频存在相互影响效应,近场传输功能刚好满足了在网络受限制的前提下进行离线视频传播的功能。
三、有人的地方就有量
如果说渠道推广是推土机,有多大力气就推多少土,靠的是行业关系、必要的运营技巧、必要资源投入、一个一个渠道耐心的磕和一个好的身体;那传播推广我们希望做到滚雪球,给个初始力,自发的越滚越大。
叫品牌也好、宣传也好、传播也好,名字不关键,关键是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人看百度指数,有人看微博微信的转发评论次数,有人看用户曝光量,都TMD扯淡,那都是骗老板的。别吹传播做的多好,有多少人主动去各个应用市场搜索下载才是结果!
7. 基础传播抓热点
微博、微信、论坛、SEO、PR媒体、行业宣传,预算再少,这些基础传播该干的都得干,没钱就人拉肩扛,最关注的是用户,真正做到好玩有趣才能传播起来,评判标准就一条:如果你是用户,这个帖子你还会转吗?
抓热点是我们觉得效果最好的方式,行业宣传也必须得做,这帮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意见领袖,得鼓动大家议论你,甚至是他可以讨厌你,但不能不关注、议论你。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老板们都是属于这个圈子,你自己吹牛逼做得好老板不信,听别人说你好他就信了。记得和腾讯一哥们聊天说到一件事情,腾讯某老板的孩子有天问:爸爸,你们公司广告做的很好呀,咱家附近看到好多。此老板回答:那是因为我住在这里。你觉得这会是减分项吗?
8. 目标人群是“腰”
总觉得泛泛的宣传如隔靴搔痒,到处撒撒胡椒面也做不出让人记得住的好菜。说的有文化点儿,是精准人群传播;说的白点儿,就是哪些人更容易被吸引用我们的产品、怎么让他们知道。
对于茄子快传的不需流量、没网络信号也能用的特点,主打三类人:旅行、学生和工人,和携程、旅行者杂志、蚂蜂窝合作搞了几个案子。最著名的就是那句话:旅行三件宝,茄子微信安全帽。还有在高校搞的#当传输软件遇上考试季#之作弊神器。老被说是无底线团队,其实这也没啥,主思路就一个:敏感、有争议话题才能被主动传播起来。避免高大上的自娱自乐,那些顶多也就是给老板看的。
9. 真正无底线的大案
过去的一年在圈里摸爬滚打也算混成是圈里人了,磕磕绊绊还好活着过来了。在外面是小弟,在内部是孙子。不是说有啥身体心理的折磨,公司整体的氛围很好,也很宽容,有变革的劲头。只是怎么都觉得有那种被认为理所应当的各种条条框框所掣肘,说是流程和机制的问题吧,也貌似不完全,各种边界也在不断的被打破,也许就是这种在内在外都得披荆斩棘搞的各种心理上的累。
2014年3月底,茄子快传用户量终于破亿,APP和SDK激活用户量大体对开。这眼看着2014财年(4月1日开始)快过去一半了,茄子用户量已将近两亿,离完成今年得目标又进了一步,但心中没有喜悦,只有如履薄冰的谨慎,KPI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数字,并不代表成功。而且…贵圈很乱,与各位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