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的手段

培养人才的手段_兼职服务_网络钟点工

客观地来看,美国那种是培养专家的方式,员工是那种专家的定位,无论是个人还是对企业来说,成本都是最低的。美国人的高中生,在上大学以前,就要想好,长大以后做什么,甚至这个教育从小就开始了。经过4年大学的教育,他们或者成了工程师,或者成了律师或者成了什么,别的专家。我们前面说的管理层,上岗以前要经过专业培训,就是这个培养专家的思路,在企业中的体现。

而日本的企业,有个所谓的年功序列制(虽然现在正在弱化),每个人都是没有希望,被破格提拔的,大家都按照职位的台阶,一点一点地向上升。企业当然要花大力气,不断地培养这个人,看里面能否出个顶尖人物。其中代价最大的培养方式,就是岗位轮换了。一个销售经理,突然去做财务经理,可以想象,无论在技能还是在经验上,他都多么地欠缺。这个人要从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依赖下属,要服务下属,甚至要敬畏那些专业的下属,才能让工作正常开展。而一旦他干出来了,出了业绩,就变成了复合型人才。

经过几次这样的岗位轮换,未来总经理的替代者,算是培养起来了。但一个预备总经理成长起来了,后面有多少个没有通过考验呢/?拿工作练手,这是最难,是成本最高的,也是对管理者最大的考验。日本企业这样培养管理层的方式,只有在企业的流程和制度都很完善了,公司预测这个人是忠诚的,他是把未来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培养才有效果。公司的流程和制度完善,保证这个管理者,即便是外行,在下属的辅助下,也不出什么大错。这个人是忠诚的,保证他在认可,这是公司对他的培养,而不是折磨,在这个压力下,他不会轻易跑掉。

但中国的老板,也要用德鲁克说的日本的方式,来培养我们的管理者吗?我们的员工,整天在不同的企业里,干不同的工作呀,很多员工都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这样的岗位轮换,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他自己,成本都是最高的,都绝对是挑战。所以基本上对于那些基层管理者,在他们上岗前,要经过培训,甚至取得上岗资格,才可以当个管理者,持证上岗。我们要靠培训,缩小基层管理者上岗的时间,以节约管理成本。但对高管来说,财务部经理,去做人力资源经理,那是很正常的事,只有轮换才能让潜在的总经理,脱颖而出,以足够的挑战,来避免优秀高管的惰性。

51
36
0
46

相关资讯

  1. 1、亚马逊应用商店登陆日本为平板开路4091
  2. 2、京东对账模块改版:子账号须分配权限可见3678
  3. 3、西海岸首家本土跨境电商直购商品完成通关308
  4. 4、亚马逊中国网购趋势:南方城市消费暴增4826
  5. 5、电商开年战:京东“踢钢板”1号店无回应2978
  6. 6、阿里付费用户破百万增值业务超两成2891
  7. 7、平衡车事件:亚马逊为买家提供全额退款1566
  8. 8、美媒:中国电商等八种创新产业领先世界724
  9. 9、外贸B2C电商EachBuyer加速本地交付服务4511
  10. 10、苏宁无人快递落地南京常态化运营再下一城3230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