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力推工业大数据发展传感器迎来发展新契机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掀起了新一轮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共同特征的工业革命,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并推动其与全球工业系统的深入融合,以期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然而,无论是欧美老牌国家制造业的重振,还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大数据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信部力推工业大数据发展传感器迎来发展新契机_智慧城市_智慧交通


近年来,工业大数据作为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支撑以及两化融合的重要基础备受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大数据”“两化融合”“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等综合性政策与指示,全面指导我国工业大数据技术发展、产业应用及其标准化进程。


然而,在我国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不断优化提升的同时,我国工业大数据的发展仍存在物联数据无法获取、格式不统一、数据产权不清晰、数据壁垒难以打破、全产业链数据应用不足等问题。


为全面提升我国工业大数据发展,2019年9月4日,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融合体系、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并设置了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培育3-5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创建一批推动工业大数据集聚发展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具体目标。


发展大数据产业,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传感器、5G、NB-IoT等将迎来新的发展动能。


在构建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层面,《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工业大数据全面采集,支持企业加快部署传感器、射频识别、数控机床、机器人、网关等数字化工具和设备,提升设备数据、产品标识数据、工厂环境数据等生产现场数据采集能力。


“这蕴含了巨大的商业机遇。在企业控制网端,则需要网络设施、通讯设施、基础的计算存储和交换、MES等软件、端到端设备等设施,又涉及数据采集的传感器等,这将催化云计算、边缘计算、传感器等产业”。业内人士表示。


任何数据的收集和使用都是昂贵的,工业数据也不例外。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电子与数学技术、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一批智能化、高精度、长时间导航、高性价比、微型传感器应运而生。


工业走向智能,万物走向互联,背后离不开传感器的支持。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9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660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65%,2023年将达到2580亿元。


“传感器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会应用非常大,需求也会非常大。”在传感器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企业将率先获得发展先机。


 关于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11
191
0
2

相关资讯

  1. 1、预计到2025年广东电网无人机全部转变为自动驾驶2104
  2. 2、​谷歌将发布全球最高分辨率OLED-on-glass显示屏1222
  3. 3、化身“五官”:传感器如何让机器人更智能?4383
  4. 4、史上最大数据泄露案告破,新三板上市公司瑞智华胜涉盗取个人信息4695
  5. 5、视涯科技推出最大尺寸、最高分辨率硅基OLED显示屏幕1687
  6. 6、你的路由器过时了!WiFi联盟:未来WPA3成主流2050
  7. 7、多巴胺快速检测传感器可监测帕金森和抑郁症2393
  8. 8、华为联合易道博识发布面向金融行业的OCR识别一体机!3111
  9. 9、一种新的智能网联汽车换道行为检测模型,检测精度达90%以上2402
  10. 10、红帽携手乐天移动网络打造端对端云原生移动网络,或10月推出325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